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5篇
  免费   602篇
  国内免费   564篇
测绘学   308篇
大气科学   290篇
地球物理   260篇
地质学   2349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282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1882年   1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山东半岛冷流暴雪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刁秀广  孙殿光  符长静  苏添记 《气象》2011,37(6):677-686
利用烟台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对2005年12月3-7日和2008年12月3-6日山东半岛北部的冷流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冷涡造成强冷空气频繁,在对流层低层山东半岛存在强冷平流,海面温度和低层大气温度的较大温差造成了低层大气不稳定;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区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冷流暴雪产生在对流层低...  相似文献   
92.
姚熠  张开华 《贵州气象》2011,35(6):10-13
为了给遵义市太阳能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文根据行业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整理了遵义气象台30a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建立了两种回归模式,分别推算了各县市、各乡镇的太阳总辐射,分析了全市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太阳辐射的利用价值,并提出了太阳能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
利用1958年-2008年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站1958年-2008年的原始气象记录月报表及其信息化产品资料,分别以最高气温≥35℃、≥37℃、≥40℃为指标,研究山西高温日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a)山西高温日最早出现在4月中旬,最晚出现在9月中旬,≥35℃、≥37℃和≥40℃的高温日6月下旬最多;b)高温日数有随纬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有西部多于东部、南部多于北部、盆地多于山区的空间分布特征。≥40℃的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运城和临汾地区;C)1984年-2008年,35℃以上的高温日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79年-2008年,30年间高温站次以153站次,10a的趋势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仅高温日数增多,而且高温持续时间、强度、范围都有增强趋势;d)影响山西高温的500hPa环流形势主要有副高纬向性、副高经向型以及大陆高压(脊)控制型3类。在特定的流型配置下,T850≥25℃、T700≥13℃,T850≥26℃、T700≥14℃,T850≥28℃、T700≥15℃,T850≥32℃、T700≥16℃是山西省不同区域、不同风向影响时,≥35℃、≥37℃、≥40℃高温天气预报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94.
陂塘景观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陂塘等小型半自然、人工水体正在大量消失。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陂塘的相关定义、陂塘景观特征及其测度,指出陂塘景观是人们在农耕过程、土地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的水土资源,应对外部水环境的变化所形成的"水适应性景观"。陂塘景观具有雨洪滞蓄、旱涝调节、水质净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不同发展阶段下,陂塘景观应对的问题不同,景观特征有所差异,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从农业时代的水利乡土景观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破坏,再走向生态自觉下的多功能生态景观;变化趋势也说明了陂塘景观在上述多种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潜力。陂塘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应当建立在对陂塘景观的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最后,对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如陂塘景观的特征与功能、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对现今城镇化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选取湘西土家族老司城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对老司城遗址的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及其主要地形因子做了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性研究。老司城遗址选址考虑山地地形特征,建筑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注重融入自然环境,集约利用资源,是山地生态城镇的典范。  相似文献   
96.
97.
Heavy metals contaminated soils and water will become a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 in the mining areas. This paper intends to use field hyper-spectra to estimate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and water in Wan-sheng mining area in Chongqing. With analyzing the spectra of soil and water, the spectral features deriving from the spectral of the soils and water can be found to build the models between these features and the contents of Al, Cu and Cr in the soil and water by using the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SMLR). The spectral features of Al are: 480 nm, 500 nm, 565 nm, 610 nm, 680 nm, 750 nm, 1000 nm, 1430 nm, 1755 nm, 1887 nm, 1920 nm, 1950 nm, 2210 nm, 2260 nm; The spectral features of Cu are: 480 nm, 500 nm, 610 nm, 750 nm, 860 nm, 1300 nm, 1430 nm, 1920 nm, 2150 nm, 2260 nm; And the spectral features of Cr are: 480 nm, 500 nm, 610 nm, 715 nm, 750 nm, 860 nm, 1300 nm, 1430 nm, 1755 nm, 1920 nm, 1950 nm. With these features, the best models to estimate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built according to the maximal R2. The R2 of the models of estimating Al, Cu and Cr in the soil and water are 0.813, 0.638, 0.604 and 0.742, 0.584, 0.513 respectively. And the gradient maps of these three types of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can be created by using the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DW).The gradient maps indicate that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have similar patterns, but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treams in the study area, the contents are of great difference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o predict contaminated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s and streams due to mining activities by using the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field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98.
本文针对海域管理中难以量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问题,提出人海关系空间量化模型,通过完善概念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权重及标准,最终利用作用强度和位置关系量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数值在0—1之间,等分为四个影响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微弱、中等、强烈和极强,并将该模型和量化方法应用于莱州湾海域。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莱州湾受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均值为0.425,处于中等影响程度;其中污水排放、围填海工程及港口航运是对莱州湾生态系统影响比较强烈的人类活动;研究海域中40%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44%为中等影响,16%为微弱影响。空间量化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对莱州湾近岸海域的综合影响比邻近外海强烈,其中影响较强烈的区域出现在西南近岸海区,而影响较微弱的海区则为莱州湾北部外海。该方法空间量化结果与莱州湾实际情况相符,说明人海关系空间量化模型适合定量化评估人类活动对该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
The Yanchangbeishan biotite adamellite in the Lenghu area of Qinghai is located in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north margin of Qaidam. The rocks have high SiO2 (73.92%-75.98%) and K2O contents (3.71%-4.78%), but low MgO and CaO contents. The alumina saturation index (A/CNK) varies from 1.03 to 1.11, indicating the biotite adamellite is peraluminous. The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of the rocks are right dipping and display weak Eu anomalies. The rock contains the Al-rich mineral like garnet and possesses normative corundum contents of 1%. It has low Th and Y contents which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Rb, suggesting the source rock was sedimentary rock. Thus, the biotite adamellite belongs to S-type granite. The granite was produc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crust material due to the underplating of mantle-derived magma.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rock is 254±4 Ma. Based on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s, we consider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Yanchangbeishan biotite adamellite was related to subduction, which is illustra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island-arc igneous rocks. Therefor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north margin of Qaidam was i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 environment during Late Permian epoch. ©, 2015, Science Press.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00.
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遥感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获取长沙、株洲、湘潭3市(长株潭地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陆地卫星图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及其空间分布信息。运用扩张速度指数和强度指数分别对2000—2010年间10 a变化以及2005年为界的前后两个5 a区域建设用地时序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优势度指数分析了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趋向性。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在不同时期都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中前5 a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和强度都要明显高于后5 a。2000—20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约3.94万hm2,前后2个时期的扩张面积分别占增加总量的57.30%和42.70%。对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扩张进行时空特征分析,认为建设用地扩张引起区域内耕地和林地在数量和空间格局上的变化,城区周围9~12 km范围内耕地极易转入建设用地;2个时期河流附近耕地流入建设用地随距离变化而呈现不同特征;前5 a城区周围林地转入建设用地强度大,距离交通用地3 km附近的林地易转入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